0.37元!
这是ST阳光城最后的收盘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9日是ST阳光城连续第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21年的A股浮沉之路,ST阳光城以“面值退市”迎来终局。
从出险到退市,ST阳光城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尽管掌舵人林腾蛟想尽一切办法“自救”,甚至押上了全部身家,最终也没能阻止深交所对阳光城关上大门。
6月9日晚间,ST阳光城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暨停牌的风险提示公告。截至当日收盘,阳光城收于0.37元/股,跌幅5.13%,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股,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公司股票自2023年6月12日开市起停牌,可能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至此,ST阳光城成为继*ST蓝光、*ST中天、ST美置、ST泰禾、*ST嘉凯、ST粤泰之后第7家触发面值退市的房企。
据阳光城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阳光城上下一致目标是努力先活下来,公司主要精力在于保交付,将运营管理做到极致,将成本管控做到极致。
打开阳光城官网,“有阳光有梦想”这6个字依旧耀眼,但阳光城没能翻过债务危机这座高山,围城内外阴云密布,属于林腾蛟的资本时代已然落幕。“世界500强,恍如昨日。”有股民感慨。
辉煌与陨落
林腾蛟熟读王阳明心学,15岁就立下了“做一个陈嘉庚式成功的中国人”的志向。
他的掘金之路从大学时期摆地摊卖明星照开始。后来,林腾蛟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说:“其实摆地摊更多的是收获一种阅历,因为那是你靠自己赚到的第一份钱,意义非同寻常。”
1992年大学毕业后,林腾蛟被分配到一家国有进出口公司,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不到一个月,他就提出了辞职,在家人的支持下,留学去了“偶像”陈嘉庚发展事业的大本营新加坡。
1995年,正值房地产行业潮起,留学归来的林腾蛟进入福州阳光控股集团工作,负责阳光假日大酒店项目的建设,接着又开始创建阳光国际学校,并在厦门开发了旧城改造项目阳鸿新城。两年后,林腾蛟在福州实验性地开发了一个名为“阳光城”的小区,正是这宗项目,奠定了阳光城集团房地产开发的基础。
当时资金短缺,林腾蛟引入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出让部分利润让其垫资建设,在福州机电学校旧址上,林腾蛟开发了当时福州市中心少有的高品质住宅——阳光城一期。一经面世便引发轰动,借助品牌效应,林腾蛟带着阳光城迅速发展。
2002年,林腾蛟将阳光城上市提上日程,收购上市公司石狮新发完成借壳上市。那一年,林腾蛟才34岁,当时的阳光城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小房企。在2006年前阳光城的销售额还未超过2亿元,即便后来聚焦地产主业,2009年阳光城的规模也不到15亿元。
改变从2010年开始,这一年被称为阳光城全国化跃进元年。当年万科成为首家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的房企,碧桂园、龙湖的销售规模也超过了300亿元。彼时,我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5.25万亿元,城镇化率仅为47%。但阳光城的销售规模还停留在百亿元以内。
以此为序幕,紧跟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启的波澜壮阔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林腾蛟决定带领阳光城开启全国化的高周转经营路线,也将闽系房企敢闯敢拼的风格彻底展现了出来。2010年~2011年,阳光城重资在多地“攻城拔寨”,一路高歌猛进。
2012年,阳光城迎来了高光时刻,林腾蛟将阳光城总部从福州迁至上海,陆续从万科、龙湖挖来张海民、陈凯两位老将,由此开始了阳光城快速发展的4年。2012年~2016年,阳光城完成了从20亿元到500亿元的规模转身,迅速跻身头部房企阵营,开启了“高周转 高杠杆”规模化扩张之路。
这一时期,正是房地产行业“收并购”最火热的阶段,阳光城当时也被冠上“并购王”的称号。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收购,也给阳光城后来的经营埋下隐患。2016年,阳光城总资产达到了1204.31亿元,同比增加72%;但房地产营业收入只有193亿元,比上一年减少近20亿元,负债总额在7年内暴增约50倍。
这并没有改变林腾蛟对高增长的执念,他请来了碧桂园两位大将朱荣斌、吴建斌。在2017年林腾蛟提出了“天命计划”,要求“2022年要把阳光城打造成行业的典范”,意思很明确,就是跻身第一梯队,时任阳光城总裁的朱荣斌深刻贯彻了这一点。在当年入职后不久便制定了高达3500亿元销售规模的三年发展计划,相当于当年销售额的3.8倍,提出了阳光城“3 1 X”全地域布局,在全国的“攻城略地”一如既往。“双斌”用两年时间就把阳光城带入2000亿元规模,创造了阳光城最辉煌时刻。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负债的增加。作为闽系房企“黑马”,阳光城在14年内实现了1000倍的业绩增长,但也收获了近3000亿元的总负债。在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下,阳光城资金危机的端倪已在暗暗酝酿。
最终,越滚越大的负债拖垮了阳光城。2022年2月,阳光城正式违约,之后在债务黑洞中无力扭转,最终走向退市,已然没有了十年前走出福建的锐气。
自救与摘牌
激荡的房地产行业,轮流上演着黑马和奇迹的故事,只是各自结局不一样。
2021年9月,因三季报经营业绩恶化被两名“泰康系”董事投下反对票,引发了公开的“战火”,阳光城遭遇“股债双杀”,公司流动性问题随即被推到台前。
此时,林腾蛟内外交困。对于业绩暴雷,二股东“泰康系”选择了清仓式止损,于2021年底折价卖出股份亏损超16亿元离场。另一边阳光城开始经历人事震荡,朱荣斌等一众“中海系”高管们几乎尽数出局。大股东持股被司法冻结,林腾蛟也被传出遭阳光金服百名高管“逼宫”,多地楼盘停工维权不止……
面对危机,林腾蛟几乎压上了全部身家。
风险爆发后,林腾蛟积极奔走自救,他通过和债务人商谈展期、出售资产等方式向外界释放了绝不躺平的信号。先后变卖了所持兴业银行股权,还套现了30.52亿元的万物云股权。为了应对美元债展期,林腾蛟甚至押上了母公司阳光集团和个人信用,在多方争取下终于获得了3笔美元债务展期。
但危机远未解除,到2021年末,阳光城账上资金尚有271.8亿元,但实际可动用资金却不足1%。高杠杆在推动阳光城发展的同时,也为阳光城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2022年2月,虽然阳光城已还债超过450亿元,但还是因两笔合计2726.25万美元利息无法兑付,正式构成违约。
为稳定阳光城的经营,缓解债务压力,林腾蛟只能继续卖卖卖。
2022年5月,阳光城将所持永康众泰小镇股权以57亿元转让给滨江集团,在持有的一年间亏损达4.45亿元。一同“割肉”的还有旗下龙净环保股权。5月,林腾蛟将总股本的15.02%以17.34亿元对价转让给紫金矿业,这与2017年36.7亿元的收购金额相比,又打了对折。此外,阳光城还转让部分三木集团股权,福州国资成为实控人。
林腾蛟的忧虑还不止如此。其旗下华冕财富的金融产品将大批员工和投资者套牢其中,甚至流传出一封阳光金服各地负责人的联名请愿书,要求林腾蛟个人连带担保、保刚兑、提出新的展期方案等。截至2022年4月底,华冕财富公告称已兑付及在途兑付的资金共计127亿元,占整体规模70%。已兑付投资中包括债抵房、债转股等方案。但后续兑付进展如何,并没有更多的公告信息。
在不断出售项目、股权用于还债的同时,阳光城的到期未偿债务并没有减少,而是滚雪球般越来越多。触发阳光城股价连续跌停,则是从它被戴上“ST”帽子之后。
5月5日,其股票简称从“阳光城”变更为“ST阳光城”,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5%,起因是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对阳光城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因为阳光城的“违规担保”。
会计事务所的否定意见还引发了深交所问询。在深交所问询下,阳光城发布公司债务情况报告、诉讼仲裁情况报告以及为子公司担保情况报告。
其中债务情况方面,截至5月中旬,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本金合计金额达到了647.32亿元,其中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45.62亿元;公开市场方面,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94.75亿元。
当下,阳光城的困境依然。
5月15日,ST阳光城又公告称,实控人吴洁因龙净环保历史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项,受到证监会立案。一系列坏消息下,ST阳光城股价连续下跌。
6月9日开盘,ST阳光城股价停留在一条0.37元的直线,总市值仅剩15.32亿元,林腾蛟和他的阳光城不得不面对被摘牌的命运。
林腾蛟曾在一封名叫《寒冬过尽绽春蕾》的春节家书中写道:“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压力测试。任何时候,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人必自佑,而后天佑之。”
那当下的阳光城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