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川谈及面包,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品牌,那就是拥有12家连锁店,门店遍布南北市区的面包之星新语心。顾客只知这家面包好吃,生意火爆,那么它是如何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不断扩张,在铜川占领一席之地呢?6月16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走进新语心食品加工厂,对话公司董事长王凤女士,聆听她与新语心发展背后的故事。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
王凤老家就在铜川,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西安,长期从事餐饮类工作。西安繁华但是生活节奏也快,在外漂泊总是缺乏归属感,也没有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便寻找机会,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主创业。
【资料图】
追梦之旅,路在何方?2007年,王凤从西安辞职回到铜川创业,但是回来做什么一时之间让人难以抉择,经过多番比较之后思前想后决定把目标放在做面包这个领域,并希望在此上面能够有所建树。
“当时回来,考察过很多项目,为什么选择了做面包,一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领域,二是铜川当时面包店少之甚微,如果这时候我来做,是有很大优势的,我的目标就是让铜川人能吃上绿色放心的面包。”
2007年,公司第一个烘焙品牌门店“新语心”在王益区川口开业,并把“给顾客提供新鲜、绿色、营养的食品”定位企业的服务宗旨。
第一家门店顺利开业,本以为生意日渐丰满,宾客常来,但事与人违。
“当时挺心酸的,前2年时间里一直在亏损,家人的否定,亲朋好友的质疑,压力太大了,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祈祷当天的面包能够瞎销完。”
王凤回忆,自开店以来生意一直不好,最惨的时候一天卖了不到二分之一的产品,稳赔不赚。自己投资了50万,所有的心血倾注于此,自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倒闭。
栽活一棵树木,成就一片森林
16年前,互联网还不普及,所以食品行业的市场很难打开,全靠经销商不断的跑路子。王凤判断,面包卖不完,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口味问题,那么就是市场普及率太低。
“面包不像包子、馒头、夹馍能被所有大众知晓,既然它难以取代一些传统食物的地位,那么我选择退而求其次,以少赚+美味+诚意的模式打开市场,让它首先成为市民都认识的面包店。”
为了打开市场,王凤让员工把做好的面包每天早上8点钟拿到市区最繁华的地带进行免费试吃活动。一是为了让大众品尝面包的味道给予反馈,以便于糕点师傅及时进行调整;二是为消费者科普面包、让消费者更懂面包。
历经两年时间上的打磨,新语心第一家门店终于迎来新生。在2019年,口碑相传中新语心面包大获顾客好评,相对划算的价格也招揽了许多回头客。
刘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称自己购买新语心面包已经十余年了,算得上一位忠实的粉丝了,这么多年,她见证了新语心产品的改进和换代升级,质量一如既往地优质,自己会一直选择新语心的产品,也会推荐给更多的人。
借风使舵,梦想的翅膀又一次张开并开始起飞。新语心第二家门店开业了,接着第3家,第4家……到如今遍布南北市区的12家自营门店。靠着绿色健康的独特优势,新语心逐渐发展成为铜川著名面包生产商,而王凤也凭借着企业家的魄力和独到的眼光,给自己带来了年入百万的财富。
三四线城市,招人是个难题
铜川当地年轻人大都流向大城市,留下的都是年纪偏大的大哥大姐。员工中一部分是有一些烘焙经验的,但谈不上顶端。对于他们,就需要精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出品质量。
王凤是餐饮行业出身,因此自身对食品的要求和标准很高,在她眼里,送到顾客口中的食物必须是精致、绿色、美味和健康的。为此,她高薪聘请到台湾的糕点师傅,驻厂进行面包的生产和技术的教学。
舍得投资是一门艺术。除了聘请顶端糕点师傅以外,王凤还亲自把关,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必须保障干净新鲜,一级优质的质量。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但不变的是品质和创始人的初心。
“公司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很重视技术创新。我们借助台湾品牌蛋糕的制作技术,将药王养生文化注入到产品研发中,坚持优选高品质原料,持续改善产品口感和质量,推出具有铜川地域特色的养生食品,打造铜川糕点品牌。”王凤坚定地说道。
坚持下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人常说做企业一是要有良心、二是要有道德。这句话照进现实,自公司成立以来,王凤坚持把“给顾客提供“新鲜、绿色、营养”的食品”为企业服务宗旨,持续改善产品口感和质量,为顾客提供丰富多样、健康美味的烘焙产品。而自己也完成了梦想的实现,新语心面包经过16年发展,成为铜川“面包第一股”,和它在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中的每个决策都密不可分。这个过程中,王凤本人也是经过一步步试错验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决策。谈起公司的发展目标,王凤称近期想在西安拓展一家门店,把铜川的本土品牌也带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新语心。
这一路走来,她说创业给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下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刘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