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悬崖峭壁上
有一条名叫法郎渠的人工引水渠
因其修建时长且险要而被称为“天渠”
(资料图)
在法郎渠的对岸
一村民仅用4个月
便“挖”出另一条“天渠”
今年45岁的魏远庆,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柱中村村民。在长辈们的眼里,魏远庆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小小年纪便梦想着如何发展改变大山里的生活。
长大后他经营过砖厂、餐饮店、观光园、广告公司等。事业上小有成就的魏远庆,一直把家乡的发展挂在心上。
2018年,他通过流转120余亩闲置的河滩和千亩荒山草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通过上游悬崖引水工程建设、改造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把关等方式,将蜂糖李种植得有声有色。
站在悬崖边的魏远庆,回忆当初从绝壁引水的艰险,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创业的热情和勇气自己都不敢相信,换成现在,我宁愿不创业了。”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8年12月27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龙村荒草坡改造一景;右图为2023年6月25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龙村蜂糖李种植基地一景。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8年11月25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建设中的河滩果园;右图为2023年6月25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的河滩果园。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9年1月20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建设中的河滩果园;右图为2023年6月25日拍摄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的河滩果园。
在魏远庆看来,家乡位于海拔600米的赤水河上游,这里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充足的日照条件最适合水果种植,这也是当地生态和发展双赢的选择之一。
经过5年的努力,魏远庆的蜂糖李基地迎来盛产期,年产优质蜂糖李近400吨,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为当地不少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
在魏远庆的带动和指导下,当地村民也纷纷投入到蜂糖李种植中来,形成全村户户种植,家家卖果的局面。(罗大富 余健 张丽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