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脑海中闪现出这句名传千古的诗文时,我已潜意识地驱车驶入辋川,拐进前往蓝关古道的村口了。 蓝关古道,最早开辟于商末周初。“六王毕,四海一。”大秦帝国兴修咸阳辐射天下的驰道,蓝关古道位于其中,是关中通往东南的第一要道。 驱车盘旋登上峣山,山高路险,沿途东逶西迤,蜿蜒曲折,七盘岭、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十二筝,途经的地方,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精彩的故事,也都是易守难攻的险地。“七盘,十二筝,蓝田之险路。”关隘要塞,名不虚传。“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用诗句描绘了他在蓝关古道上的真切体验,千年之后,我亦感同身受。 站立在峣山的最高处,举目远眺,西望长安,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矗立在浐河与灞河之间的台塬,就是著名的白鹿原,依稀可见;塬下,蓝田县城尽收眼底;向东瞭望,莽莽群山,连绵不绝。北面,玉山绝崖千仞,与南面五台山对立耸峙。秦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就是蓝田玉所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美玉驰名华夏,绝妙诗句传诵千年。 阳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高高低低的山峰披上了金黄色的柔光,山势林立,植被满覆,昏晓阴阳,层次分明,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山脚下的蓝小公路,危岩夹峙,巨石相叠,奇形怪状,浑然天成,蓝水如玉带依山底蜿蜒向西;蓝峪川道里,小镇宁静安详,炊烟袅袅。 关隘要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蓝关古道也不例外。倾耳细听,松涛阵阵,战马的嘶鸣声、兵戈铁器的碰撞声隐隐传来。周秦汉唐以来,过往商贾、贩夫走卒,从江南往返关中,都在这里留下他们沉稳而坚实的足迹,是他们用肩挑背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古道旁的一崖一石,一草一木,都浸染着他们的汗渍。 进京赶考的书生、谪贬出京的迁客,用诗文在这里镌刻下了厚重的文化印痕。韩愈遭贬行至蓝关,朔风扑面,云雾凄迷,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悲愤与凄凉写满纸面。 在此之前,白居易被贬江州东出蓝关,在蓝桥驿见到元稹以前受诏回京曾题下的诗句,有感而和: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古道的春花秋月夏云冬雪,有幸见证了这一段简单而唯美的至真情谊。 “尾生抱柱”“裴航遇仙”的传说更为这里增添一份神秘。那个雨夜,蓝峪河水冲走了尾生,但誓言不可违背的忠贞却永远留在有情人的心中。上世纪,一部直译名为《滑铁卢桥》的影片引入国内,考虑到这样的片名有歧义,便在国内广征片名,一位女子借尾生殉情的传说,以《魂断蓝桥》拔得头筹。这位女子深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玉手一点,便妙笔生花,化石成金,让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顾盼生辉,俘获了观众柔软的心,让人叹服。 沉浸在历史的浩浩长河中,“古蓝桥”的牌楼已赫然伫立在眼前。古蓝桥即是蓝关古道的“蓝桥驿”。它距长安约百里,离京者过了蓝桥驿,翻越秦岭,就再也望不见盛世长安了,这里留给他的,应该是长安最后的印象;返京者,在这里休憩,拂去旅途的灰尘,以焕发昂扬的姿态步入长安,成就理想,施展抱负。 伫立在蓝水岸边,山风清凉,蓝水滔滔,河中的石块经千万年水流冲刷,都已变得圆滑光溜,细观大小不一的卵石,上面天然形成不同的图案,或像篆字狂草,韵味悠然,或若飞鸟走兽,形态拙萌,不禁感叹天公造物之神化,悠悠岁月之沧桑。古蓝桥遗址不远处,有“抱柱处”摩崖石刻,字迹已被岁月的风尘打磨得有点模糊,它是蓝桥驿红尘儿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留下的历史印迹,千百年来,它默默目睹了长安历史风云变幻,也承载着先贤文人的少年壮志、才华义气,以及他们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夕阳下的蓝桥驿屋舍俨然,新建的民宿、农家乐白墙红瓦,镇甸规划井然有序。一块块考究的木质牌匾上,书写着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在蓝桥驿所作的诗句,徜徉其间,浓郁的书香气息将我包裹。我似乎穿越到了诗人灿若繁星的大唐,眼前又浮现出一个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自古皆死,不朽者文。先贤文人为黎民苍生呐喊的家国情怀、博大的胸襟抱负和治愈慰藉人类灵魂的不朽诗篇,如同苍莽蜿蜒的巍巍秦岭,让后人仰望。 暮色渐重,晚霞如缎。过了蓝关,翻越秦岭,一路向东,不远处就是文脉厚重、暮云水影的商州,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晨起走蓝关,余晖思故乡。闲暇的时候,该回去看看的。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黑山石标签: